北京市化學工業(yè)研究院研發(fā)中心總工程師錢志國介紹,以塑料件代替金屬材料部件,不僅能夠減輕車重,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,還可以提高汽車的動力、舒適性及安全性,所以其廣泛應用在汽車動力及底盤系統(tǒng)、內外裝飾件、汽車電子等部件上。
據了解,聚酰胺(PA)材料主要應用于動力、底盤零部件及結構件,約占整車塑料的20%;聚碳酸酯、聚甲醛、改性聚醚和熱塑性聚酯等材料主要應用于電子電器零部件及結構件,約占整車塑料的15%左右。改性聚醚(PP)和abs工程塑料及其合金材料主要應用于內外飾零部件,隨著車型檔次提高,工程塑料應用增加,abs及其合金應用比例增加。她還介紹了工程塑料在汽車上應用的一些優(yōu)勢,比如采用長玻纖增強復合材料代替金屬外裝飾件,可以減輕外部物體(包括行人)對車身的沖擊力;塑料制品還具有吸收和衰減振動和噪聲的能力,可以提高乘坐的舒適性;用塑料做車身覆蓋件十分適宜在污染嚴重的地區(qū)使用;鋼材制件如果漆面受損或者先期防腐做得不好就容易生銹腐蝕金屬,但是汽車塑料耐腐蝕性強。塑料對酸、堿、鹽等抗腐蝕能力大于鋼板。此外,用塑料件替代金屬制件,其成本可降低30%~40%。
“一般塑料的比重在0.9~1.6,玻纖增強復合材料的比重也不會超過2.0,而A3鋼為7.6,黃銅為8.4,鋁為2.7。這就使得塑料成為汽車輕量化的材料。使用塑料可以減輕零部件約40%的重量,同時其成本也可以大幅度降低。”北汽福田工程研究總院材料工程所工程師高嵩接受采訪時表示。
霧霾、節(jié)能減排及更加嚴格的油耗法規(guī),國內車企們都不遺余力地開發(fā)汽車輕量化技術。眾所周知,汽車輕量化主要體現在汽車優(yōu)化設計、合金材料及非金屬材料應用上,其依次為汽車的輕量化減重10%~15%、30%~40%、45%~55%。鄭愷告訴記者,工程塑料等非金屬材料的“減重”效果明顯,其用在汽車上主要作用是使汽車輕量化。目前,越來越多的汽車部件開始采用工程塑料替代金屬制件。